2009年5月2日 星期六

西方130位哲学家和他们的出生星座(二) 

〔编者按〕 本网日前开始陆续连载咨询中心命学研究员胡昕博士1992年撰写的《开放,平衡与对称:一种新的宇宙观》全文。该论文的主旨是我们人类一切认识活动的目的在于认识宇宙真相,而这所有的认识活动乃是基于我们业已确立或先入为主的宇宙观(亦称世界观)。根据胡昕博士的论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出生时天象的个性结构决定着我们会有何种类型的宇宙观。这里我们刊发一篇来稿,它根据统计资料说明:哲学家的理论类型和哲学家所出生的星座这两者之间看起来是存有一种对应关系的。

诞生于金牛星座 (4月20日 - 5月20日) 的哲学家共有21位:      

苏格拉底(Socrates),古希腊哲学家,生于 公元前469年(一说470年)5月20日左右,卒于公元前399年;
马可· 奥勒留(全名为马尔克·奥列里乌斯·安东尼·奥古斯都,Marcus Aurelius Antoninus Augustus),罗马帝国最伟大的皇帝之一,也是一位很有造就的思想家,曾用希腊文写成传世之作《沉思录》, 生于121年4月26日, 卒于180年3月17日;
马基雅维利(Niccolo Machiavelli),意大利政治哲学和史学家,生于1496年5月3日,卒于1527年;
休谟(David Hume),英国哲学家,不可知论者,历史学家,生于 1711 年4 月26日,卒于1776年;
康德(Immanuel Kant), 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生于1724年4月22日,卒于1804年;
费希特(Johann Gettlireb Fichte), 德国古典哲学家,生于1762年5 月19日, 卒于1814年;
穆勒(John Stuart Mill),英国实证主义哲学家,逻辑学家,生于 1806 年5 月20日,卒于1873年;
克尔凯郭尔(S. A. Kierkegaard), 丹麦存在主义哲学家,生于 1813年5 月5日,卒于1855年
马克思(Karl Henrich Marx),德国思想家,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始人,生于 1818 年5 月5 日,卒于1883年;
斯宾塞(Herbert Spencer),英国实证主义哲学家,主张有机论的社会学家,生于1820年4月27日,卒于1903年;
文德尔班(Willheim Windelband),德国哲学家,新康德主义弗莱堡学派的创始人,生于1848年5月11日,卒于1915年;      
彭加勒(Jules Henri Potncare),法国哲学家,约定论的创始者,数学家,生于1854年4月29日,卒于1912年;         
弗洛伊德 (Sigmund Freud),奥地利精神病学家,心理分析理论的创始者,生于 1856年5月6日,卒于1939年;         
马克斯·韦伯 (Max Weber),德国新康德主义哲学家,社会学家,生于1864年4月21日, 卒于1920年;         
列宁(V. I. Lenin),俄国马克思主义革命家和思想家,生于1870年4月22日, 卒于1924年;         
罗素(Bertrand Russell),英国逻辑实证主义哲学家,数学家,生于1872 年5 月18日,卒于1970年;      
奥尔特加·加塞特(Jose O. Gasset),西班牙存在主义哲学家,生于1883年5月9日,卒于1955年;      
卡尔·巴特(Karl Barth),瑞士宗教哲学家(神学家),生于1886年5月10日,卒于1968年;      
维特根斯坦(Ludwig Wittgenstein),奥地利逻辑实证主义哲学家,生于1889 年4 月26日,卒于1951年;      
卡尔纳普(Rudolf Carnap),美国逻辑实证主义哲学家,生于1891年5 月18日,卒于1970年;      
哥德尔(Kurt Godel),美籍奥地利逻辑学家,数学家,生于1906年4月28日,卒于1978年。      

从统计资料来看,诞生于金牛座的哲学家如此之多,确实让人为之惊讶。我们不禁要问,金牛座的人何以会有如此强烈的哲学渊源?实际上,这并不难理解。在西方命学上,金牛座是一个土相和固定星座,生于该星座的知识分子,他们的理想世界或思考问题的路径就是“追求具有可靠基础的一切”,其主要性格特点与缺点乃是“固执”,其话语方式常为:“我具有……。可正是这种对基础与可靠性的追求再加上有些固执的顽强精神,使他们具有了持之以恒的精神,可以从事需要顽强毅力和付出长期艰苦努力的工作,这些特质就天然的成就了一代代哲学大师。在生活上金牛座的人是一个喜欢按自己的人生哲学走路的人,从不轻易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想想康德生前的作息规律被他的同胞视为今天的格林威治标准时间,我们就会会心一笑);他们不愿意毫无意义地说教,不轻易浪费自己能量,更不会无缘无故地行动和因失去理智而激动,但一旦激动起来,这类人却会令人生畏,当维特根斯坦固执地以死亡的极端体验来思考时,他便走出了语言的樊笼。
(仁杰供稿, 2009年3月15日, 本网有增删;未完待续)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