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13日 星期一

展望第二十一世纪: 人类将重复历史?


[编者按] 本网曾在去年12月21日刊发《展望第三千紀: 人类向何处去?》一文.今天再发表一篇有关的历史预测学文章《展望第二十一世紀: 人类将重复历史?》, 作者在回顾了对二十世纪的历史预测后, 明确提出了用科学方法从事(对二十一世纪的)历史预测的基本原则.该文可供有兴趣的读者继续前瞻我们人类的未来生活, 深入思考历史预测学的理论与方法.

未来学家和预言家们在这世纪的交替时刻, 纷纷就二十一世纪人类在各个领域可能创造的突破性发展和出现的时间提出预言。 在这些林林总总预言中,特别引人注目的包括:
1. 第一部无人驾驶的汽车可望在二零一九年由卫星全球定位系统指引;
2. 利用低温基因静止状态的人体冰冻法以突破死亡大限的梦想可望在二零五零年成为事实;
3. 肥胖、秃顶和宿醉等恼人问题也可望在二十年内出现救星;
4. 十年後戴上一种新出炉的虚拟实境眼镜就可进入电脑的世界中遨游;
5. 网际网路的快速发展将使目前的录放影机和雷射唱盘遭到淘汰。
6. 太空科技方面,人类可能在二零二零年登陆火星。
7. 更令人触目惊心的预言是,二零四零年全球人口将增加一倍,总数超过一百亿人,而水资源之争可能取代石油与土地,成为国与国之间,甚至一国之内战争的引爆点。
8. 在政经发展上,由於民族主义抬头,将在二十一世纪点燃新一波的独立风潮,但由於全球经济相互依存,新世纪将更趋向无国界时代。
9. 比较令我们振奋的预测是,到二十一世纪中叶,世界四大语言依序是:中文、印度文、阿拉伯文、英文。   
未来学家在人类迈向二十一世纪之际,是越来越受重视了。人们对未来预测的兴趣盎然,反映了他们心理上的期待、不安甚至恐惧。但是,预测也是一种最难的工作,即使是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有预测错误的例子,他在一九三二年断言核能是难以取得的。另一位著名科学家,英国的物理学家克尔支爵士甚至在一九零零年坦率指出“X光是骗人的东西”。过度乐观的预测,“吾必察焉”,像美国卢耶特家电公司总裁卢耶特四十多年前预言,核能动力吸尘器会在十年内问世,迄今人们还在等待。过度悲观的预测,“吾必察焉”,英国皇家天文学会会长,物理学家理查·伍莱一九五六年说“太空旅行是无聊神话”。依据数字所作的预言,也不一定可靠,一九二九年耶鲁大学经济学家艾旺·费雪断言华尔街股价已处於永久性的高峰,数周之後,股市狂跌,导致全球性经济大萧条。

名人或专家的预言,并不保证是金科玉律。想像力丰富的名设计家布克明斯特·富勒,在一九六六年基於对社会富足的观察,认定政治会在公元两千年消褪;哈佛大学社会学家大卫·李斯曼在一九六七年认为,到千禧年社会上如果还有什麽未见重大改变者,应该是妇女的角色与地位。对人的预估,尤其容易看走眼。一九三一年德国总统兴登堡公开指出希特勒是个怪人,不可能当到总理,顶多做个邮政局长。著名经纪人吉姆·丹尼在一九五四年九月二十五日“猫王”普里斯莱首度演唱之後,与他解约,还劝他回家乡开卡车去。另一个著名的模特儿经纪人史尼维利,也在一九四四年敦劝前来试镜的玛丽莲.梦露,最好去学秘书工作或乾脆结婚去。 横贯二十世纪,许多有关社会趋势的预言,也跟实际发展有极大落差。前述物理学家克尔文爵士在二十世纪初预言“收音机没有前途”。社会学家达利·扎纳克也在一九四六年倾言电视不会持久,因人们很快的就会对整夜盯着一个“箱子”感到不耐。米高梅电影公司总裁厄旺·柴柏格则尝试劝阻路易斯·梅耶拍制《乱世佳人》一片,他认为有关美国内战的影片“赚不到一分钱”。

预言失败的事例真正不胜枚举。那麽,如何做到预测正确呢?首先,预测未来需要有深厚的教育基础和科学内涵,因为未来并非一成不变,而有各种可能性。更重的是,未来会怎麽发展,历史会提供最好的线索。因此,我们要有系统的回顾二十世纪的历史,掌握历史的轨迹,以擘画二十一世纪新生活。CNN公司出版部最近出版的巨著《OUR TIMES:二十世纪史》,以图文整合编年纪事方式回顾我们走过的二十世纪,举凡政治、经济、社会、思潮、科技、医药、人物、时尚、灾难、音乐、绘画、商业、产业、大众文化、电影、运动、媒体等等,都做了翔实的记述和客观的评价,同时每十年还有一篇由著名学者或思想家所撰主题专文,勾勒十年间发展的轮廓,并剖析其最深层的结构、价值和意义,包括:   
──仍活在十九世纪余晖中的最初十年,由托马斯所撰〈潜意识之谜──佛洛伊德主义的诞生〉;   ──随着残酷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进入现代世界第二个十年,由维托尔德·雷布琴斯基撰写〈不停运转的机器──量产的来临〉;   
──大战结束,交替着幻灭、繁荣与放纵的二十年代,则由杰拉尔德·厄尔利撰写〈融合的文化──大众文化的诞生〉;   
──欢乐纵欲之後来临的经济大恐慌,以及孕育了法西斯主义滋长的三十年代,由史蒂芬·斯彭德大笔一挥〈踏正步的国家──极权主义时代〉;   
──人类首次掌握通过按钮来毁灭自己的四十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由罗伯特·史东沉痛的写下〈总体战争──主宰人们生活的全球冲突〉;   
──战後的繁荣改变人类观察宇宙方式的五十年代,系由阿瑟·克拉克刻画出〈登陆月球──第二个太空时代的黎明〉;   
──充满叛逆、追求根本改造的六十年代,由玛丽·戈登撰写〈纯真年代──对儿童的歌颂〉;   ──地球生态环境恶化到令人怵目惊心的七十年代,由史蒂芬·古尔德写出警世的〈门口之狼──环保主义已变得绝对必要〉;   
──科技发展制造财富,也几乎复制二十年代末虚无繁荣的八十年代,则由詹姆斯·格莱克撰写〈资讯超载──电子革命〉;   
──在冷战结束之後对世纪末的省思,由泰勒·布兰奇撰写〈自由冉冉升起──民主的挑战〉。    这十篇极具份量的主题专文,以历史的巨视,检视影响二十世纪的主体思想,有宏观,也有微观,有横切面,也有纵剖面,可以说是本书主要特色。 笔者有机会先读到本书中译本校样稿,依编年纪事逐年阅读,在享受阅读兴趣的同时,仍不免随着历史的轨迹而有情绪上的起伏。 书中还特别设计了九十四则“年度焦点”,刻画出每一个年度影响世人最深的事件,勾勒二十世纪是如何形成的,也构成深入浅出的历史教材。每一“年”结尾的“当年之音”,选载当年最震撼人心的文摘,省思人性的善与恶,也呈现了二十世纪人性良知的声音。一九四七年荷兰出版一本遭纳粹杀害的犹太裔小女孩海特·阿赫特休斯的逃亡日记,记述她无法实现的梦想,刻画在残酷战争中种族灭绝阴谋下,孩童心灵的孤寂与无助,有着令人刻骨铭心的痛,这不只是“当年之音”,也是“世纪之音”。贯穿全书数以千计的历史事件和思潮发展,则提供了大量的史识,许多事件发展方向稍有不同,历史就要改观,但它就是那样发生了,必有其必然性和逻辑性。而这也就是二十世纪历史的轨迹。 如果能够掌握 “经济混乱是提供极权主义滋长的沃土”这个定律,兴登堡总统就不会有希特勒不会窜起的错误预言。尽管在二十世纪初期,人类仍活在十九世纪的余晖中,上帝与国家真实性尚未受到世界大战及共产主义革命的影响,但早在本世纪初期就已成形的大量生产、大众文化、大众传播及空中旅行,必然导致世界的日益缩小,及“市埸”的急遽扩充,如果能够掌握这个历史轨迹,扎纳克不会到二十世纪中叶还在预言电视将不会持久,而一代“猫王”普里斯莱和一代性感女神玛丽莲梦露的早期经纪人也不至於犯错看走眼,米高梅的柴柏克更不会对二十世纪最卖座的电影《乱世佳人》做了错误的估计。而尽管全球在六十、七十年代经历一次追求改造的叛逆革命,甚至在八十年代末期经历冷战的结束,但民主仍在令人惊讶的地方、以令人惊讶的方式生根,而且还会延续到下一世纪,因此,富勒所作政治将在本世纪末消失的预言确实言之过早,甚至史上最悲惨的反乌托邦预言式小说《一九八四》(一九四九年出版),其揭述的超极权国家也并没有出现,显示作者乔治·欧威尔对民主的信心不足,对极权主义的发展极限也有失算之处。而如果哈佛大学的李斯曼教授能够更深入掌握西蒙·波娃经典名着《第二性》(也是一九四九出版)所展现的女性运动全球化、制度化的历史必然性,则他对女性地位的预言,当不至於那麽悲观。所有的这些,都在《OUR TIMES:二十世纪史》中有翔实的记述和分析。要能更准确的预测未来,的确需要更精确的掌握历史的轨迹。  

不过,历史有时候很神秘、无奈,还不断重演。就本书所载,举四个例子。
其一,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的塞尔维亚民族主义问题,经过将近一个世纪,争战的悲剧仍不断重演,惨烈的程度和平民受害之凄厉,震撼世人。
其二,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德国和日本,德国在战後在总理艾德诺的坚持下,於一九五一年完成对犹太人的赎罪、赔偿,日本则迄未有全面而具体的做法。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日本人道主义作家大江健三郎就说,日本因为未能明白道歉,故未能在国际间取得应有的发言地位。
其三,人们对二十一世纪的健康长寿充满憧憬,而二十世纪对梅毒、糖尿病、结核病、小儿麻痹症等致命疾病的治疗确实也有重大突破,但对有“二十世纪黑死病”之称的爱滋病,到了世纪末却仍无具体对策,它在二十一世纪还要摧残人类多久呢?
其四,当今全球的经济规模,与一九三零年代相比,当然不可同日而语,但在亚洲、俄罗斯及拉丁美洲相继传出经济危机的今日,经济大萧条的历史会不会重演,相信再乐观的经济学家都不会断然排除其可能性。 历史本身不会重演,而是人类的无知、固执、规避、野心、自私和贪婪导致历史重演。八十年代,当一位银幕英雄(麦克·道格拉斯)的名言──“贪婪是美丽的”──成为全球性信条之後,拜金主义便横行全球。但不要忘了,贪婪带来灾难,而全球性的贪婪必然带来全球性的灾难。让我们以此作为自我省思的一面镜子。
(本文系司各特命學咨詢國際信息中心提供的《中西歷史預測學比較研究參考資料》之六,作者黄肇松, 轉載自《民主中國》,1999年2月號, 原标题《预言与历史》,本网有刪節和个别文字改动;黑体为编者所用)

沒有留言: